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担当时代使命——学生社团党支部党日活动
2020年11月17日至29日,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学生社团党支部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担当时代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分为学习分享和走访调研两个部分,旨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支部成员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担起时代使命。
立足当代发展之现状,明确文化传承之使命
2020年11月17日下午,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学生社团党支部于新数学楼415会议室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担当时代使命”主题学习分享会,会议由党员宫昕同志主持,支部全体成员参加学习。

会议首先由周旻申同志带领支部成员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周旻申同志讲述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方位和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使支部成员对《建议》中的重大理论意义及推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指导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党员刘广杰同志带领支部成员一起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刘广杰通过“讲话充分肯定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讲话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讲话指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三个部分,带领支部成员深入领会了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党员时一峰同志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时一峰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潮州、汕头进行调研时的主要讲话,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现阶段发展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进改革开放,和对经济特区的寄语三个方面,带领支部成员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会议最后,党员黄俊杰同志带领支部成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并结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合组会时发表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重要讲话,和传统文化正在走向凋零的具体案例,使支部成员深刻认识到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流失,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对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次主题学习分享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开展组织生活会为契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探索广东非遗之精粹,坚定文化自信之信念
为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更好地走近广州老城区,了解在当代社会发展下的文化保存现状,以及感受学习广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11月29日下午,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学生社团党支部成员先后参观了广州荔湾区西关大屋及广州第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街道——永庆坊,共同感受这承载古建筑文明和智慧的传统文化街区的魅力。
学生社团党支部成员首先来到了坐落于龙津西路145号之五的旧民居,这是兴建于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和风格。西关大屋建筑布局左右对称,朴实实用,壁画,茶具,装饰品一应俱全,整间大屋利用小院、天井、天窗、满洲窗等留住穿堂风,夏日特别凉快,这正是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所在。穿过厅堂来到内室,映入眼帘的是摆有书籍的木桌和书柜,这是主人读书、教子的地方。书房前面正对着一个清静幽雅的小庭院,正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出了西关民俗馆,便是一个粤剧唱台。支部成员欣赏了一段精彩的粤剧唱腔和表演。小桥,流水,人家,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宁静轻松,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吸走了所有的喧哗,也吸走了人们心中的浮躁。在这里,所有同学都近距离的体会到广州的传统艺术特色。
离开了西关大屋后,支部成员前往永庆坊。永庆坊是西关历史文化的古街区,这里的一间间老店铺,仿佛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画上绘制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颗明珠——光彩、广绣、粤剧……
支部成员首先参观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在馆外,沿着荔枝湾,是一幢幢传统的岭南建筑,构成了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在馆内,不仅有极具特色的粤剧服装和道具的展示,还有系统的粤剧艺术知识,包括粤剧的发展,粤剧的场景特点等。通过此次学习参观,支部成员了解到更多关于粤剧的知识。
随后,支部成员先后参观了十个非遗工作室,领略了各种艺术传承人的精美作品。包括广绣、珐琅制作技艺、饼印制作技艺、象牙雕刻、广东醒狮、萧笛制作技艺、广州榄雕、古琴艺术、广彩、广彩瓷烧技艺。还幸运地亲眼见到艺术家现场工作,体会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待作品的认真与艰辛。
活动结束后,支部同学都收获颇丰,就党日活动所学所悟撰写了思想汇报,并进行了讨论分享。同学们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激发了我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非遗传统文化的认识,领略了传统文化在经过改造融合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的活力,实现了在实践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附录摘要了部分同学们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党日活动,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学生社团党支部成员们深刻体会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如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上实践创新,深刻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社会实践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凝聚青年力量共担时代使命。
附录 活动总结与学习心得
2020年11月17日-29日,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学生社团党支部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担当时代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分为学习分享和走访调研两个部分,参与人数为22人,活动参与率达92%(共24人)。
活动结束后,支部同学都收获颇丰,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以下为部分同学的学习心得。以下是部分支部成员的分享:
1、许歆玉同学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一代代中华民族成长。而在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每个角落中,我们也仍在努力的保存着这些历史文化遗存,让他们继续鲜活的承载着民族发展的印记。
本次党日活动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担当时代使命”为主题,组织党支部全体成员共同参观了西关民俗馆、粤绣博物馆等一系列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博物馆。在展览馆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对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的非遗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西关大屋的实地调研中,一系列家具摆设、情景陈列都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清末对外商贸繁荣时期,中西方文化在广州这片土地上碰撞出的文化艺术的火花。
与非遗文化的近距离接触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本次活动也将成为一个契机,带领我们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路,让历史与现代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吴佳霖同学心得体会
11月29日,党支部成员来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西关永庆坊进行参观学习。走进西关,远处传来悠扬婉转的粤曲,近处有匠人叮叮的打铁声,路旁传统骑楼建筑群独具特色,浓郁的西关风情扑面而来。踏上孕育广州传统文化的土地,参观荔湾博物馆,了解了西关民俗,与“三雕一彩一绣”非遗从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加深了对非遗传统文化的认识,领略了传统文化在经过改造融合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的活力,实现了在实践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
3、张诗悦同学心得体会
为了切身体会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11月29日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学生社团党支部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担当时代使命”的党日活动。当天我们首先参观了西关大屋和荔湾博物馆,了解了当时西关住家的建筑风格、生活情态和文化景观;沿途经过了荔枝湾大戏台,欣赏了一段粤剧表演,随后来到永兴坊参观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在精致的合院园林中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粤剧文化;最后在非遗街区大大小小的非遗工作馆里欣赏到了广绣、醒狮、岭南古琴等众多优秀的民俗工艺,并通过与馆内的工作人员交流,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与传承的艰辛。在永庆坊中,沿途古色古香的骑楼建筑和街巷格局无不展现出浓厚的西关风情,8000平米的占地面积使人仿佛回到了民国时期的老西关,走在石板路上逛街听曲,逐渐在快节奏的城市中逐渐平静下来。我通过宣传册了解到,永庆坊是采用了“微改造”的方式,“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力图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将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都市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此既使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也给城市添加了一分记忆,为人们保留了一份乡愁。
通过这次党日活动,我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即使是在城市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遗产,蕴含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价值,仍然应在城市中保有一席之地。
4、马纪园同学心得体会
我于2020年11月29日参加了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社团党支部组织的党日活动,随党支部的同学们一起本着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愿参观了西关大屋,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广州著名景点。
活动期间,我细致的了解了传统岭南老屋的传统构造,并认真学习了其构造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了解到岭南劳动人民在建筑中融入的深刻情感。在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以及与支部同学在路边驻足观赏粤剧爱好者的街头表演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粤剧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并对粤剧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产生了共鸣。